讲座主题:中国工业向更高质量、效率、可持续、安全和标准化的全面转型
专家姓名:葛兴福
工作单位: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
讲座时间:2025年04月11日14:30-15:30
讲座地点:育秀大楼104
主办单位: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特里尔可持续发展技术学院
内容摘要:
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院士葛兴福(?mer Sahin Ganiyusufoglu)教授,基于其在中国16年的深度参与和观察,系统阐述了中国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全球意义。作为智能交互领域的权威专家,他结合自身在青岛国际院士港等平台的实践经验,强调中国工业正通过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与开放合作,实现从“制造大国”向“智造强国”的跨越。
葛兴福指出,中国机械工业已从早期的技术薄弱发展为国际先进制造技术的核心参与者。政府主导的长期战略(如“中国制造2025”)与公司自下而上的创新实践相结合,推动了工业智能化与数字化转型。例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显着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物质量,而标准化生产流程的完善进一步保障了工业安全。他特别提到,中德合作可通过融合德国精密机械与中国数字技术,为全球产业链升级提供范本。
其次,葛兴福强调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需依托跨学科协同与国际资源整合。青岛国际院士港的产业化生态系统即为例证,其通过产学研联动,推动清洁能源、智能装备等领域的创新落地。此外,标准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工业安全性,也为全球市场准入奠定基础。
再其次,葛兴福批判了“脱钩”思维的短视性,呼吁西方国家将中国视为应对全球挑战的关键伙伴。他提出,中德在教育领域的互补性(如德国双元制教育与中国实践导向改革)可优化人才培养,而工业合作则能加速技术商业化进程。他认为,中国开放包容的发展模式为世界提供了“共担风险、共享成果”的新范式。
最后,葛兴福总结,中国工业的全面转型不仅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为全球产业链重塑与技术革命注入动力。未来,唯有通过国际合作与共识凝聚,才能实现工业升级与人类福祉的双赢。
主讲人介绍:
葛兴福(Prof. h.c. Dr.-Ing, ?mer Sahin Ganiyusufoglu)
师从“未来工厂之父”Günter Spur教授,获得柏林工业大学工学博士,现为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院士,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for Production Engineering)院士,同济大学顾问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教授。研究领域为智能交互(如汽车制造、医疗手术、会议同传等)。
受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获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政府颁给外籍人士的最高奖项)。历任德国TRAUB公司系统技术经理,德国Yamazaki Mazak GmbH公司总经理,Yamazaki Mazak GmbH公司董事总经理,大连Index公司总经理,沈阳机床公司董事长顾问,曾任国际生产工程科学院公司会员主席。2021 年起任青岛国际院士港产业发展顾问,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的产业化生态系统为世界各地、具有独特创新理念和发明创造的院士和公司提供从科研到产业化的全方位服务和支持,并在园区内不同学科间构建协同,为未来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大数据。